稀有性是决定其价值的核心因素。以 1915 年罗曼布丁纪念金币为例,该金币为纪念王朝建立三百周年铸造,仅发行 200 枚。由于当时战乱频繁,大部分金币在流通或迁徙中遗失,目前全球已知存世量不足 30 枚。物以稀为贵,稀缺的存世量使得其在 2023 年一场国际拍卖会上,一枚品相完好的该金币以 120 万美元成交,成为罗曼布丁币种中的价格翘楚。与之类似,1898 年罗曼布丁试铸铜币作为货币改革的试铸样品,仅铸造 100 枚用于官方测试与存档,且大多被官方回收销毁,现存世量不足 20 枚,在 2024 年的小型拍卖会上,一枚私人藏家持有的该铜币以 55 万美元落槌,足见稀有性对价格的巨大提升作用。
品相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硬币价值。全新未流通、表面无磨损、保持原有光泽的硬币,相比有划痕、磨损严重或因氧化导致币面模糊的硬币,价格往往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。在收藏市场中,硬币的品相评级体系较为严格,从差到优有着细致划分,高评级的硬币在交易中更受青睐,能卖出高价。
硬币所承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同样不容忽视。罗曼布丁硬币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,反映了当时王朝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方面状况。例如 1922 年罗曼布丁错版银币,原本为纪念王朝某场重要战役胜利而发行,却因模具雕刻失误,将币面日期 “1922” 错刻为 “1921”,这一错版不仅成为独特标识,更使其承载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,在收藏市场上独具价值,单枚估价可达 80 万美元以上。
市场供需关系也实时影响着罗曼布丁硬币价格。当收藏市场对某一类型或时期的罗曼布丁硬币关注度提升,需求增加,而相应硬币供应有限时,价格自然上涨;反之,若市场需求低迷,即便硬币本身稀有,价格也可能受到抑制。
金属材质对价值也有影响。若硬币由金、银等贵金属铸造,其本身的金属价值便构成了价格基础,且在市场波动中,贵金属硬币价格相对更稳定,保值增值潜力较大。如罗曼布丁系列中的金币,除了稀有性和历史价值外,黄金本身的价值也为其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。